2024-08-29 17:36:55 | 温度网
并不是这样的,大学语文现在在大学里面都是有的。是之前没有,很早就恢复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国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 前苏联 教育模式而取消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程从此消失,中断了近三十年
苏步青 教授1978年发表任 复旦大学 校长宣言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1978年秋天, 南京大学 恢复了大学语文课程,校长匡亚明对当时的语文教材不满意。徐中玉刚刚摘掉“ 右派 ”帽子,匡亚明主动和他联系,希望两校合作,编写一本高水平的教材。
后来他在这本教材的序里说:“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 马克思 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现在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陈垣先生在 辅仁大学 时,亲自抓全校一年级国文教学并带头上课。当时有的理科学生不认真学习大一国文,先生曾亲自动员,提出理科学生若缺乏较深的国文知识,缺乏文字表达能力,自己的科研成果,就无法通顺表达出来。
陈垣先生常谓不能教国文,如何教历史?国文不通的人,如何能读史书?他亲自教大一国文和中国史学文选课,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虽声望日隆,年事日高,还坚持不懈。
温儒敏
我认为“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应当把兴趣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
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写训练。我不太赞成把“大学语文”上成一般的文学欣赏课,它是一门综合课。——温儒敏, 山东大学 文科一级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大学语文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修养.还关系到美育和德育,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建设、理想人格的塑造。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扩展资料: 温度网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温度网(https://www.wed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语文专业都有什么课程的相关内容。
分为汉语言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05-26 10:26:29
2024-12-14 11:25:28
2023-08-18 07:07:59
2023-07-15 13:16:46
2023-07-16 19:31:53
2024-12-07 14:04:57